本會自1993年正式接觸兩岸文化交流業務;1994年起,逐漸探索與發展出自己的交流節奏與步伐。上世紀九零年代初期,兩岸由於

恢復往來不久,加上彼此仍待進一步熟悉,因此雙方在交流上仍以個案接洽模式為主。約至2000年左右,此時期交流基本上以「量

的成長」為追求目標;2000年之後,兩岸文化交流界在累積一定的互動經驗,並建立起默契與互信基礎後,兩岸較具視野的交流機

構逐漸朝向挖掘具有兩岸交流史意義的新議題,以及系列化呈現高素質交流的方向邁進。


從2000年起,在兩岸交流界的通力合作之下,在新世紀到來之時,兩岸文化交流指標可說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有鑒於此,本會逐漸

建立起「除追求『交流數量』外,更著重在提升『交流品質』的目標」。為落實這個目標,在活動規劃上開始有計劃地朝「深度化

、開創型、系列性」的方向邁進。要深度化,需要聚焦於某些精選出的交流議題,不停鑽研;要開創型,需要深掘出嶄新而具有交

流史意義的交流議題,不懼挑戰;要系列性,則需要有長期耕耘與資源投入的認識與決心,不斷累積。


而在交流的態度上,兩岸文化交流也明顯的從「加強溝通,促進瞭解」的初期思維,轉向「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互相期望,這

種與時俱進的轉變,確是可喜的成長結果。正是在如上的共識與期許下,從新世紀起,本會即展開許多如前述之膾炙人口的交流計

畫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兩岸文化交流實務上開始更為關注文化產業課題。本會除了觀察兩岸文化產業發展與互動外

,也逐漸從學術與文化行政面向著手開辦及促成相關交流平臺,以探索兩岸文化產業的未來。例如本會多年來不斷邀組考察團往來

兩岸,辦理參訪、研討、座談與交流活動。其中2009年由臺灣前往大陸的考察團隊乃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張譽騰副主任委員

領銜,這是兩岸恢復往來後臺灣文化主管部門正式受邀組團赴大陸參訪的最高層級,代表性十足。


而在大陸各地所舉辦的文博會中,本會曾應邀組團參與首屆「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2006),並於每屆活動時均專程赴北京

考察。其他如廈門文博會、深圳文博會亦保持長期關心與觀察的熱度。而臺灣迄今所辦理的2010年兩岸文化產業展覽會及2011、

2012年的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本會亦與大陸夥伴合作,組織大陸文化產業專業訪問團赴臺與會。

 

此時期本會另外開展的一個交流特點,是搭建兩岸文化行政高層的交流平臺。這是因應兩岸恢復往來以來,在兩岸特殊情勢下必須

以「民間身分」開展交流的特殊設計。承蒙兩岸相關部門的信賴與支持,在這段期間以來,透過這個平臺,大陸文化部門與文物部

門負責人,分別以民間身分陸續赴臺參訪,其中包括「文化部」蔡武部長及周和平、趙少華、歐陽堅等諸位「副部長」,「國家文

物局」單霽翔局長及董保華、童明康、顧玉才、宋新潮等諸位「副局長」;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則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張譽騰

、李仁芳二位政務副主任委員先後率團前往大陸訪問。兩岸長官領導們在參與活動期間,不僅深獲媒體界的關注,也實質達到溝通

與交流的具體目標,影響深遠。


本會多年從事兩岸文化交流工作,為精進辦理水準,乃發展出一些工作原則,經由實踐後發現不僅有效也甚為重要,以下稍展開說

明;以供有志者參考:


一. 扣緊交流主題
(一) 確認精神指標:要體會宗旨(使命)的意義並戮力實踐。
(二) 選擇活動類型:要掌握活動主題,按定位原則調節活動內容。
(三) 衡量自我能力:要符合機構專業、觸及最大資源所在及符合社會需求。

 

二. 做好品質管理
(一) 保持正確心態:與人相處互動,要掌握專業,並進退有據,不卑不亢。
(二) 慎選合作對象:合作對象與項目的評選必須慎重,才能塑造高品質的活動。慎選對象是妥為運用機構可貴資源的重要程序。
(三) 專業全程貫穿:要遵守行程規劃、人員專長、活動內容三個「專業集中」原則,以機構專業開展專業交流工作。
(四) 儘量親自打理:一方面結交好友、熱誠以待,一方面累積接待經驗,並保持在兩岸文化交流第一線的敏銳感覺。
(五) 保持持續熱情:以誠心誠意進行交流工作,並展現交流人的文化使命感。
(六) 服務延伸前後:籌備期間如同播下花種及施肥階段,交流活動則如開花與結果階段。從播種到日常照顧都必須用心,才會有好結果。而參與活動的朋友都是果實的分享者與種籽的傳播者,就如同鳥獸在果園的情況一般。透過他們能將活動的成果繼續分享與發展下去,交流始於接觸,活動後才是往來的開端。

 

三. 精耕專業領域
(一) 術業有專攻:對於工作範圍必須有所取捨,務求重點深耕,在所選擇的交流領域中創新研發,以出類拔萃。
(二) 功力要老到:要專業集中、培養團隊,以累積經驗、提高活動辦理能力。
(三) 口碑須建立:從心、專業、使命感、公益性格到持續的熱情,要以專業口碑、精準深耕,建立及提升心理支持度(知名度)與感情支持度(好感)指標。

(四) 人脈成網絡:要廣為接觸專業圈,以暢通訊息;要樂於助人,廣結善緣。


四. 建立品牌價值
(一) 信賴度的提升:以各種專業,形塑機構在專業圈的地位,創造被需要的價值,並培養訴求對象的期待感及累進支持者。
(二) 節奏感的掌握:要持續的發展及推出系列性、重要性的活動項目,創造高可見性、高可及性,以滿足訴求對象的期待。


五. 挖掘創新議題
(一) 觀察與研究:從專業出發,研究找出具交流史意義、符合潮流、尚未被發掘、具有可行性的交流議題。
(二) 使命感的展現:要有勇氣與能力面對高挑戰,但影響深遠的新議題,勇往直前。


六. 長期系列呈現
(一) 資源持續整合:尋求能量的充分蓄積,俾助長期運用。
(二) 專業能力提升: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培養高消化力量。

 

 

 

 

    威京總部集團 BES中華工程 中國石油化學 京華山一 京華城 喜滿客影城
    京華城中城      

     

  • Facebook